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丨在拙政园,青鳉打败了食蚊鱼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diversity;IBD)定于每年5月22日,是为纪念1992年5月内罗毕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公约》),同时为促进《公约》及其议定书和相关行动框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这一行动呼吁旨在鼓励各国政府、土著人民和当地社区、非政府组织、立法者、企业和个人按各自的方式支持落实生物多样性计划。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且历史最为悠久,亦是江南私家花园典范。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称号。
2023年春,拙政园清澈的池水倒映着苍翠的草木
拙政园尚未开始构建水生态系统的水体 摄于2021年4月9日
拙政园水体中过量生长的附着性藻类 摄于2021年4月9日
左右滑动查看拙政园水体前后对比
拙政园的布局以水为中心,水域面积占比达30%左右,有“无水不园,园因水活”一说,水就是拙政园的灵魂。“师法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拙政园“理水营园”的核心所在。
2020年开始,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与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开始合作,针对园内藻类过量生长等问题,对拙政园水体生态系统开始进行持续监测和营建、养护。由于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景观水体内普遍缺乏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本土功能性鱼类等有净水功能的物种类群,水生态系统结构不完整,普遍存在食蚊鱼、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以上原因往往导致水中藻类大量增殖,进而对景观造成影响。
工作人员在投放本土水生动物 摄于2021年4月21日
镜朗生态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配合管理处在拙政园水体中重引入本土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功能性鱼类,重新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结构。自2020年以来,引入的水生动物均已成功定殖,对浮游藻类和附着性藻类起到了显著的控制效果,水体透明度得到提升并保持稳定至今。
即将投放的本土水生动物 摄于2021年4月21日
2024年5月,镜朗生态对拙政园开展了生态监测后发现,拙政园水体中各种本土鱼类种群数量丰富。最令人惊喜的是,水面监测到大量青鳉Oryzias latipes,并且部分处于繁殖状态。
左右滑动查看 拙政园中的青鳉 摄于2024年5月17日
阳光下发亮的眼睛、繁殖季雄鱼发黑的腹鳍和雌鱼臀部附着的鱼卵都证明我们没有看错
青鳉
Oryzias latipes
根据张春光、赵亚辉等编著出版的《中国内陆鱼类物种与分布》书中所述,青鳉在我国曾广泛分布于辽河下游至海南岛,以及金沙江下游,南盘江水系,元江水系和澜沧江水系1。
青鳉的属名 Oryzias 基于拉丁语“Oryza”,意思是“水稻”,表明稻田这样的水浅且植被茂密的湿地是它最适宜栖息地。但由于污染、食蚊鱼等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近几十年来青鳉从长江以南原分布区快速消失。有研究成果表明,食蚊鱼与青鳉鱼类种群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食蚊鱼的存在显著降低了青鳉种群98.1%的早期仔鱼补充量3。
自镜朗生态2018年在长三角地区开展水生态系统恢复工作以来,这还是首次在这一区域发现青鳉。这更加彰显了东方传统园林作为人类精神和美丽生灵共享的庇护所的重大意义。
左右滑动查看 快速区分青鳉与食蚊鱼的技巧
青鳉(左)眼睛在阳光下反光较强,腹鳍较靠后,臀鳍沿尾部向后延申,尾鳍末端较平直。
食蚊鱼(右)腹鳍位于腹部正下方,臀鳍不沿尾部延申,尾鳍末端常为弧形。
延伸阅读:拙政园里的水为什么这样美?
科学的生态系统恢复加上公园管理方长期持续的对水生态进行监测与科学维护,现如今,拙政园内一池净水泓涵天地万物和谐共生:鱼翔浅底、鸳鸯戏水、水草依依......
拙政园中的本土鱼群 摄于2024年5月17日
2023年底,在汇丰银行资助下,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管理,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提供监督指导和场地运维支持,镜朗生态将与拙政园管理处合作启动新一轮水体及周边绿地的生态系统构建和生物多样性提升工作。相信在各方的支持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为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增添一抹更为灵动、宜人的生态色彩。
左右滑动查看
水生态系统持续发挥净水功能
拙政园中“水清石出鱼可数”
文献引用:
[1]张春光,赵亚辉等. 中国内陆鱼类与分布[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191
[2]肖乔芝,陈利娟,金锦锦,等.青鳉与食蚊鱼竞争排斥的生态形态学解释[J].应用生态学报,2020,31(06):2087-2097.
[3]陈国柱,林小涛.农田生境入侵捕食者食蚊鱼对青鳉再引入种群的影响[C]//中国鱼类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西南林业大学/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2012:2.